本附录以标准文本形式给出示例的目的,在于帮助标准使用者理解GB/T 20001的本部分的相关规定。示例仅是为了说明本部分的规定而编写或由其他文件改编,选取的要素及其技术内容不保证是最佳和准确的。
以下示例示出了规程标准的程序确立、程序指示、追溯/证实方法等必备要素的编写方法。示例的第4章陈述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程序的构成,并使用流程图予以展示;第5章规定了履行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程序中各阶段/步骤的行为指示(见5.1.1、5.2.1、5.5.1、5.6.1、5.7.1),以及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转换条件(见5.1.2、5.2.2、5.2.3、5.5.2、5.6.2);第6章描述了判定程序是否得到履行的追溯方法。
示例:
4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程序的构成
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程序包括9个阶段。其中,茎尖培养阶段细分为3个步骤。在第2个阶段检测无病毒的情况下,阶段3、4、5和6可省略。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。
graph TB 1号节点["1 田间选择(见5.1)"] 2号判断{"2 病毒检测筛选(见5.2)"} 3号节点["3 催苗处理与病毒钝化(见5.3)"] 3号节点["3 催苗处理与病毒钝化(见5.3)"] 4号节点["4 茎尖培养(见5.4)"] 41号节点["4.1 茎尖培养基的制备(见5.4.1)"] 42号节点["4.2 材料消毒(见5.4.2)"] 43号节点["4.3 茎尖剥离与接种(见5.4.3)"] 5号节点["5 病毒检测(见5.5)"] 6号节点["6 试种观察(见5.6)"] 7号节点["7 基础苗培养(见5.7)"] 8号节点["8 扩繁(见5.8)"] 9号节点("9 壮苗培养(见5.9)") 1号节点 --> 2号判断 2号判断 --无类病毒--> 3号节点 2号判断 --无病毒--> 7号节点 3号节点 --> 41号节点 41号节点 --> 42号节点 42号节点 --> 43号节点 43号节点 --> 5号节点 41号节点 -.- 4号节点 42号节点 -.- 4号节点 43号节点 -.- 4号节点 5号节点 --> 6号节点 6号节点 --> 7号节点 7号节点 --> 8号节点 8号节点 --> 9号节点
5.1 田间选择
5.1.1 田间选择的操作如下:
a)于现蕾期至开花期,选择具备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康植株,贴上标记。
b)生育后期到收获期,在已做好标记的植株中选择出无病斑、虫蛀、机械损伤且性状符合品种特征的幼龄薯。
5.1.2 只准许无病斑、虫蛀、机械损伤且性状符合品种特征的幼龄薯进入病毒检测筛选。
5.2 病毒检测筛选
5.2.1 按照GB/T XXXXX—XXXX的XXXX方法检测类病毒(PSTVd)。
5.2.2 只准许经检测不含类病毒(PSTVd)的块茎或植株进入催苗处理与病毒钝化。
5.2.3 只准许经检测不含病毒的块茎或植株进入基础苗培养。
5.3 催苗处理与病毒钝化
……
5.4 茎尖培养
5.4.1 茎尖培养基的制备
……
5.4.2 材料消毒
……
5.4.3 茎尖剥离与接种
……
5.5 病毒检测
5.5.1 病毒检测的操作如下:
a)将试管苗植株下部1/3〜1/2的茎段装入病毒检测的样品袋中。
b)按照GB/T XXXXX—XXXX的XXXX方法检测。
5.5.2 只准许经检测不含PVX、PVY、PVS病毒的试管苗进入试种观察。
5.6 试种观察
5.6.1 试种观察的操作如下:
a)将经检测不带病毒的试管苗取出一部分移裁到防虫网棚,等待结薯。
b)将结出的小薯种植到田间。
c)观察田间种植的小薯,检验其是否发生变异。
5.6.2 只准许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状的核心苗进入基础苗培养。
5.7 基础苗培养
5.7.1 基础苗培养的操作如下:
a)在超净工作台上,对核心苗进行切段。
……
5.8 扩繁
……
5.9 壮苗培养
……
6 追溯方法
6.1 标记方法
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的田间选择阶段,标记的内容包括:
- 做标记时植株的性状;
- 标记的编号;
- 做标记的人员姓名;
- 标记时间;
- 其他。
6.2 过程记录
在执行第5章所规定的各个阶段的程序指示过程中,记录并保持以下内容:
- 执行各个阶段程序指示的人员姓名;
- 时间;
- 地点;
- 执行的具体操作内容;
- 操作的结果或观察到的现象;
- 其他。
……